编号  044 罗芙奥台北2025春季拍卖会

罗芙奥台北2025春季拍卖会

绘画浮雕 1965年9月13日

林寿宇 (台湾, 1933 - 2011)

1965

油彩 铝条 有机玻璃 画布

127 x 152.5 cm

预估价格

TWD 4,200,000-6,500,000

HKD 991,000-1,533,000

USD 127,500-197,400

CNY 197,400-923,000

成交价格


签名备注

签名画布折入处:LIN
签名画背框条:LIN 13 - SEPTEMBER - 1965 50”x 60”

来源
伦敦马伯乐画廊 (背面附有标签)
私人收藏,瑞士
家族传承至前任藏家,同为瑞士私人收藏
私人收藏,台湾


展览
「林寿宇」,马伯乐画廊,伦敦,展期1966年3月至4月


图录
《林寿宇》(展览目录) ,马伯乐画廊,
伦敦,1966年,黑白图版,编号18,页2

+ 概述

东方文化的贵族-林寿宇服膺「减之又减,减无可减,以至于无」的极简主义核心思想。根源自中国极简哲学内涵:「最复杂的,以最简单的来表现」。林寿宇独特又纯粹的绘画风格,在绝对理性的探索中,保留文人思想的温度。白色空无,也含摄所有的色相。在战后抽象大行其道的年代,无人能出其右,林寿宇纵横国际画坛。本次拍品《绘画浮雕 1965年9月13日》属林寿宇60年代最经典的「白色系列」绘画作品。画中的金属铝条元素,为艺术家自1964年以来作品的极大特色。1965年十月,林寿宇参与美国德科尔多瓦美术馆举办的「白上白」联展,便和卢齐欧.封塔纳(Lucio Fontana)、君特.于克(Gunther Uecker)、奥托.皮纳 (Otto Piene)等西方艺术大师同场展出,而该展也是梳理战后极简主义艺术发展的重要展览之一。东方文化的贵族-林寿宇服膺「减之又减,减无可减,以至于无」的极简主义核心思想。根源自中国极简哲学内涵:「最复杂的,以最简单的来表现」。林寿宇独特
又纯粹的绘画风格,在绝对理性的探索中,保留文人思想的温度。白色空无,也含摄所有的色相。在战后抽象大行其道的年代,无人能出其右,林寿宇纵横国际画坛。本次拍品《绘画浮雕 1965年9月13日》属林寿宇60年代最经典的「白色系列」绘画作品。画中的金属铝条元素,为艺术家自1964年以来作品的极大特色。1965年十月,林寿宇参与美国德科尔多瓦美术馆举办的「白上白」联展,便和卢齐欧.封塔纳(Lucio Fontana)、君特.于克(Gunther Uecker)、奥托.皮纳 (Otto Piene)等西方艺术大师同场展出,而该展也是梳理战后极简主义艺术发展的重要展览之一。时,直至日治时期仍为台湾五大家族之一。1949年安排他只身前往香港,在拔萃男书院就读中学。1952年后转往英国伦敦寄宿名校米尔菲尔德学校。1954年进入伦敦综合工艺学院(今西敏大学),研读建筑与美术。初期的创作,仍带有抽象表现主义的余韵,以中国山水的精神,有水墨滴流效果的「流系列」(19571959)来诠释。1960年代他朝向几何线条或形状的「冷抽象」发展,其「白色系列」将白色的层次精准铺陈、气质凝练。随着1980年代返国定居时,大大惊艳台湾艺坛,掀起所谓的「白色震撼」与「低限魅力」的旋风。当时台湾艺术圈对抽象艺术的认知,多半仍停在如赵无极这类的色彩堆栈、泼洒等抽象表现主义,几何式的冷抽象,此时尚未形成风气。而林寿宇对低限艺术的追求,把艺术用纯粹性表达至淋漓尽致,大大影响几位年轻的艺术家,例如庄普、赖纯纯、胡坤荣与陈慧峤,成为他们的宗师。这些以伊通公园为基地的艺术群,如今都是台湾艺术界的精英人物。
相关资讯

现代与当代艺术

罗芙奥台北2025春季拍卖会

2025/06/01 (日) 下午2:00